5月8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川渝河長制五周年合作成效新聞發布會。會上,四川省水利廳河湖管理保護處處長林建勇詳細介紹了瓊江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的成效與成果應用。
數字孿生流域是利用現代數字技術為真實河流、湖泊等水域創建一個動態的“虛擬克隆體”,能夠實時反映水量、流速、水位、雨量、水質及周邊環境情況,并預測未來變化趨勢,從而提升流域管理的精準化和現代化水平。
瓊江(四川省河長辦供圖)
以數字孿生瓊江(遂寧段)為例,該項目是水利部94個數字孿生先行先試項目之一,也是四川方面重點打造的4個數字孿生流域試點項目。通過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實地測繪、傾斜攝影等手段,對瓊江流域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基礎信息進行詳細精確的數據采集與建模,搭建了遂寧段全域數據底板和重點水庫3D模型,實現了對瓊江重點區域的數字化映射和同步仿真運行。
“這使得工作人員能夠在平臺上直觀看到流域內監測站點的實時數據,包括水位、水質、雨量等信息,并通過模型對未來水情變化進行預演。”林建勇如是說。
在成果應用方面,數字孿生瓊江項目在防洪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2023年10月瓊江麻子灘水庫斷面COD指標超標時,通過模型平臺結合水質監測數據對下游進行計算模擬,推演對下游重要斷面水質指標的影響,并將結果反饋至川渝跨界聯合暗訪及跨界河流健康評價等工作中。在2023年瓊江“7.26”暴雨洪水期間,項目通過瓊江數字孿生“四預”平臺提前模擬預演暴雨和水情漲勢,將雨水情信息及時反饋遂寧市安居區,并向下游重慶市潼南地區提前傳遞了瓊江洪水信息和蘿卜園水庫開閘泄洪等信息。2024年汛期,面對瓊江流域的強降雨天氣,該模型提前預測了遂寧市安居區水位上漲變化趨勢并發出預警信息,為提前做好防汛部署爭取了寶貴時間,有效保障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目前,瓊江數字孿生項目已經在瓊江流域的防洪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川渝地區的河湖長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胡韜)